判断水肿的病因,关键要看以下两个方面:
是一条腿(单侧)还是两条腿(双侧)?
是突然肿起来的(急性)还是慢慢变肿的(慢性)?
这可以帮我们将水肿分为四种类型,每种类型对应的可能病因完全不同。
急性单侧水肿(突然一条腿肿了)
最危险的病因:深静脉血栓(DVT)
这是最需要警惕的情况。DVT 是一种静脉被血块堵塞的急症,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导致肺栓塞,危及生命。
典型表现:
突然一条腿肿了,明显大于另一条;
小腿疼痛、发热或发红;
有时仅表现为腿肿,没有明显不适。
一旦怀疑深静脉血栓,需尽快到医院做 D-二聚体(这是一种血液检查,用于排除血栓) 和 下肢静脉超声 检查。
其他可能的原因还包括:
浅静脉血栓形成:皮肤可见条索状硬结,局部红、热、压痛明显。
腘窝囊肿破裂(Baker囊肿):膝后突然胀痛,误诊为DVT常见。需超声或MRI辅助判断。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May-Thurner 综合征):多见于年轻女性,左下肢水肿明显,可合并血栓。
蜂窝织炎/淋巴管炎:一侧腿红肿热痛,伴发热、乏力,血象提示感染。
膝关节骨关节病变:慢性关节病、滑膜炎急性发作也可造成局部肿胀。
建议:一旦出现单侧急性水肿,D-二聚体+下肢静脉超声是首要检查项目。
急性双侧水肿(两条腿突然肿)
这比较少见,但一旦出现,要警惕以下情况:
急性心衰:水肿常伴有呼吸急促、夜间憋醒、颈静脉怒张;
急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伴有少尿、大量尿蛋白;
双侧静脉血栓或下腔静脉栓塞:血栓延伸所致,虽少见但危险;
药物副作用:特别是一些降压药,如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引起水钠潴留。
判断关键:是否合并呼吸、尿量、药物史变化,协助判断系统性原因。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双腿突然肿胀,请尽快就诊,排除心衰和血栓。
慢性单侧水肿(长期一条腿肿)
这类水肿比较常见,常见原因有: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最常见):腿部静脉瓣膜损坏,导致血液回流不畅。表现为腿部午后加重、水肿、皮肤变黑甚至溃疡。
血栓形成后遗症:急性期后残留慢性水肿。
淋巴水肿:早期凹陷性,晚期变硬、变厚,俗称“橡皮腿”。继发性淋巴水肿常常在术后、放疗后、感染后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左腿长期肿胀,常被忽视。
盆腔肿瘤:压迫血管或淋巴,导致腿肿,需警惕卵巢癌、子宫癌、前列腺癌等。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
单侧慢性水肿应高度警惕局部肿瘤或血流障碍,需做盆腔/腹部影像检查。
慢性双侧水肿(长期两条腿肿)
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类水肿类型,很多人会认为是“年纪大”“站久了”,常常被忽视,其实也可能暗藏多种全身疾病。
主要病因包括: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最常见,站久后加重;如静脉曲张、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常在下午加重,抬高缓解,伴色素沉着、湿疹。
慢性心衰:早期不明显,常伴呼吸困难、夜间气喘;
肺动脉高压:与睡眠呼吸暂停密切相关;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夜间低氧引起肺动脉压升高,导致水肿。
肾脏疾病、肝脏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低白蛋白血症或水钠潴留。
营养不良、盆腔肿瘤、特发性水肿。
胫前水肿(甲亢):小腿前侧局限性、非凹陷性肿胀。
脂肪/淋巴水肿:长期肥胖、术后或感染所致淋巴回流障碍。
提示:如果您除了水肿,还有下列情况——
睡觉打鼾严重、白天嗜睡;
晚上躺下容易喘;
有心脏病、肾病史;
评估建议:综合心肾功能、内分泌状态、夜间症状,排除多系统病因。
下肢水肿的原因
五、重点警惕:哪几种情况需尽快就医?
突然一条腿肿了:尤其伴有疼痛、发热,需警惕深静脉血栓(DVT);
双腿迅速变肿+呼吸困难:可能是心衰发作;
水肿伴乏力、皮肤变硬、颜色改变:考虑淋巴水肿或肿瘤压迫;
长期单侧水肿:需做盆腔/腹部影像检查,排除压迫或静脉返流问题。
六、腿肿虽小,诊断不易,重在系统思维
面对下肢水肿,切忌“只看腿、不看人”,尤其不能“看见静脉就是静脉病”。很多慢性心衰、肾病、睡眠呼吸暂停等系统性疾病的早期表现,就是双下肢水肿。
对医生而言,应做到:
全面评估、多学科思维;
优先排查急性可危病因(DVT、急性心衰);
重视夜间症状与全身信号;
联合超声、实验室和影像检查,明确病因。
对患者而言,应做到:
关注水肿变化规律(时间、部位、症状);
提前告知医生相关病史、用药史;
出现急性单侧水肿及时就医,不拖延!
参考文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Approach to Leg Edema of Unclear Etiology》,John W. Ely 等
《Edema: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 Hos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