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察·苏克贾伦在比赛中
为什么残疾人能与健全人同台竞技?因为草地掷球的技术与技巧主要集中在上半身。运动员在掷球时,需要降低重心,将扁圆形的球向前掷出,而因为球的重心不同,运动员需要精准把握掷球力度、角度,这需要长期训练后,手臂、手掌、手指形成肌肉记忆。
适合自己的运动,就是好项目
“我在国外比赛的时候,经常看到坐着轮椅的选手,从英联邦国家开始流行的草地掷球,其实是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共同参与的健身项目。”亚组委竞赛部体育展示与颁奖团队副指挥长毛永敏是内地最早一批接触草地掷球的玩家,在他看来,草地掷球的“全民”属性很强。
“我今年50多岁了,年轻时经常打篮球,现在身体条件不允许了,但是草地掷球还是很适合。”虽然对身体条件要求并不高,但易于上手、难于精通的草地掷球,同样磨炼玩家们的技术与心境,“追求极限与极致的体育精神,不论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都是相通的。”
杭州亚残运会中国代表团草地掷球主教练刘国强告诉记者,和健全人不同的是,残疾运动员的训练方法一人一案,而在赛场上,残疾人与健全人的比拼,能让双方都能有新的体育感悟。
在亚残运会中国草地掷球队组建之后,刘国强的弟子们已经参加了三场与健全人同台竞技的邀请赛,最近的一次比赛,是在亚残运会前2个月,肢体残疾、视力残疾的选手们与来自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地的草地掷球俱乐部健全人选手角逐,在男子、女子、混合组的3项比赛里拿到了两金一银的好成绩,“通过比赛,队员们锻炼了心态,健全人运动员也见识到了不一样的技术细节。”
草地掷球比赛现场
听障孩子与健全孩子展现出“我们都一样”
杭州文汇学校是这次亚残运会草地掷球项目的比赛场地,自从2021年11月完成草地掷球场地建设后,学校就开设出了草地掷球体育课,组建了相关社团,并进行草地掷球项目的校内赛。
“在我们学校,有176名听障孩子,还有735名健全孩子,在校内赛中,孩子们进行的是残健融合比赛。”学校体育老师邵蒙蒙告诉记者。
看上去简单的抛掷动作,参与过程中训练了同学们的核心稳定性及肢体协调能力,最让邵蒙蒙印象深刻的,听障孩子们与健全孩子们在比赛中同样投入,不论是赢球时的开心还是输球时的沮丧,竞技中的他们是平等的对手,决定胜败的只是平日训练的回报,与比赛中冷静的判断,“就像亚残运会宣传推广歌曲唱的那样:‘我们都一样’,在草地掷球比赛里,从我们的同学们身上,确实能看到‘我们都一样’。”
“我很看好这个项目在国内发展。”中国代表团草地掷球主教练刘国强说,“这一次代表中国队出战的12位选手,是从近百人中选出来的,其他残疾人虽然没有入选国家队,但同样实力很强。”在刘国强看来,让更多残疾人参与到这项适合他们的运动中,能让他们拥有更多获得感,“借助这个项目与‘残健共融’的结合,我们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草地掷球,参与到草地掷球当中,让残疾人与健全人有一个共同挥洒汗水的平台。”
“转载请注明出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