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西日报
前不久,在沙特阿拉伯举行的2025年第六届亚洲少年(U18)田径锦标赛女子100米赛场上,发令枪响,一道红色身影如离弦之箭冲向终点。来自吉安市吉州区的17岁少女张倩以11.80秒的成绩获得金牌,年轻的光芒在亚洲赛场上熠熠生辉。
追风少女的田径初梦
走进张倩的母校吉州区古南镇第二小学,操场边的宣传栏里,还保留着她小学六年级参加校运会时的照片:扎着马尾辫的小姑娘咬着嘴唇奋力冲刺,胸前的号码布被风掀起一角。
“当时学校运动会赛场上,她跑100米就比同龄人快一大截。”体育老师罗岚回忆,发现这棵好苗子后,她经常在放学后带着张倩进行基础体能训练,小小的操场见证了她最初的田径梦想。
2019年,年仅11岁的张倩代表古南镇第二小学参加吉州区中小学生运动会,并取得了第一名。赛场上,她那矫健的身姿和出色的表现,被吉州区体校教练吴静平一眼看中,就此正式开启专业田径训练之路。“张倩跑步步频很快很稳,眼神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儿,正是练短跑的料。”吴静平教练还记得初见她时的情景。
由于张倩的父母常年在深圳务工,只留下年迈的奶奶与她相依为命,而家距离体校路途遥远,给张倩的训练带来了诸多不便。得知孩子每天要步行40分钟到体校后,吴静平决定:每天骑车接送她训练。在教练的关爱下,张倩展开了风雨无阻的刻苦训练。2020年,她在吉安市中小学运动会初中女子组100米比赛中夺得第一名的好成绩,2021年在江西省百县田径运动会200米项目中,再次斩获第一名。
汗水浇筑的逐梦之路
2021年2月,因表现优异,张倩被选入吉安市体校接受专业训练。每天清晨,城市尚在沉睡,她已身着运动服出现在训练场。小步跑、高抬腿、小马跳……高强度训练下,她的训练服每天都能拧出半杯水。
伤病在2022年春天突然造访,在一次高强度训练后,张倩的大腿内侧肌肉严重拉伤,不得不调养半年。但她并未被伤病打倒,而是积极接受康复治疗,在身体恢复后,以更坚定的信念和更刻苦的训练投入田径事业中。“不能让伤病成为我放弃的借口。”她说。
2023年11月,张倩被吉安市体校输送进江西省田径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在这里,她不断挑战自我、突破极限,始终在全国青少年百米田径排名前三名。终于,2025年,她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机遇:由于排名第一的选手赛程冲突,她获得了代表国家队参加亚洲少年田径锦标赛的资格。
为备战好本届亚洲少年田径锦标赛,张倩开启了“魔鬼训练”模式。每天除了常规的体能和技术训练外,她还主动加练核心力量和柔韧性训练。教练团队根据她的特点,制定了个性化的训练方案,从饮食到作息,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把控。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倩斩获2025年第六届亚洲少年(U18)田径锦标赛女子100米第一名,并和队友们拿下异程接力赛第一名。
荣耀背后的温暖力量
当夺冠的消息跨越千里传到深圳时,张倩的父母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些年和女儿见面的时间屈指可数,每次视频都说在队里挺好的,却从不提训练的苦。”张倩母亲告诉记者,为了支持女儿追梦,她们省吃俭用为她购置专业装备,每逢比赛,都会熬夜守在手机前观看直播。
赛后,张倩第一时间回到吉州区看望奶奶和教练。推开体校训练室的门,教练朱云飞正蹲在地上调试新钉鞋的鞋钉角度,这已经是他第5次为张倩准备“冠军礼物”。训练馆的墙上,密密麻麻地贴满了各种奖状、奖牌照片和赛事海报。最显眼的位置,新挂上了张倩在亚洲少年田径锦标赛上夺冠的海报。
面对学弟学妹的目光,张倩耐心地分享着自己的训练心得:“每一次起跑,每一次摆臂,每一步落地,都要用心去感受,去调整。训练中难免会有疲惫和伤病,但只要想着心中的目标,就一定能挺过去!”
“这枚金牌是起点,不是终点。我的目标是站上更广阔的舞台,为家乡、为祖国争光!”如今,载誉归来的张倩又投入紧张封闭的训练中。面对鲜花与掌声,她将会坚定地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奋力奔跑。
魏斯杰 全媒体记者 李歆